诗词原文
明珠叹
唐·李商隐
南国明珠应可惜,逢人只是暗中投。
玉盘错落无颜色,金屋深藏有暗愁。
月下空庭凝白露,花间幽径锁清秋。
谁怜寂寞相思意,独坐孤灯听夜流。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南国的明珠本应被珍视,却只能在暗中被人传递。
玉盘上的明珠失去了光彩,金屋中深藏着无尽的忧愁。
月光下空旷的庭院凝结着白露,花间的小径在清秋中紧锁。
有谁能够怜惜这寂寞的相思之情,独自坐在孤灯下聆听夜色的流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国明珠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埋没、被忽视的感慨,明珠象征着才华横溢却未得施展的人才,或者珍贵的情感被深藏不露,诗中通过“暗中投”、“无颜色”、“有暗愁”等词语,传达了明珠(或人才、情感)被忽视、被压抑的悲哀,也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寂寞和相思之苦的深刻体验。
赏析
这首诗以明珠为喻,构思巧妙,寓意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明珠的遭遇与个人的情感融为一体,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埋没的惋惜,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诗中“月下空庭凝白露,花间幽径锁清秋”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悲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情感受挫的时期,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才华难以施展、情感无处寄托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南国明珠的遭遇,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孤独、寂寞之苦的深刻体验,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慰藉,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加动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