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赚得残碑断碣,渔樵外姓字谁知!”,这句诗出自元代诗人虞集的《挽文丞相》,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原文及作者朝代
挽文丞相
元·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荒陵不辨麒麟冢,赚得残碑断碣,渔樵外姓字谁知!
作者简介
虞集(1272年-1348年),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元代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他自幼聪颖,早年受业于吴澄,元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延祐六年(1319年),由国子司业迁秘书少监,泰定元年(1324年),为翰林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参与修撰《经世大典》,至治元年(1321年),迁翰林学士承旨兼国子祭酒,泰定帝时辞官归隐,隐居临川山中,后起为奎章阁学士,参与编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等,虞集学识渊博,精于理学,为文以韩愈为宗,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杨载、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元诗四大家”。
译文
空手持金戈去挽回落日余晖,作为南宋遗臣无奈被北风吹到北方,张良原本是为了报韩国之仇而出山,诸葛亮哪里知道汉朝的国运已经转移,云遮雾绕鼎湖山,龙已飞去很远很远,月明之夜华表上,鹤迟迟不肯归还,荒凉的陵墓已无法辨认出麒麟冢,只留下残破的碑石,渔人和樵夫哪里知道上面刻的是外姓人的名字!
释义
这首诗是虞集为悼念南宋末年的忠臣文天祥而作,诗中通过对比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突出了文天祥的忠诚与无奈,首联写文天祥徒然手持金戈去挽回南宋的败局,但无奈被北风吹到北方成为俘虏,颔联以张良、诸葛亮为例,说明他们虽然都是为了国家而出山,但文天祥却遭遇了汉朝国运转移的无奈,颈联通过描绘鼎湖山和华表的景象,暗示了文天祥的忠诚和悲壮,尾联则通过荒凉的陵墓和残破的碑石,表达了文天祥的遭遇被世人遗忘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深沉悲壮,情感真挚,虞集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文天祥的忠诚与无奈、悲壮与遗憾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也透露出虞集对文天祥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在艺术上,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虞集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是南宋末年文天祥的悲壮遭遇,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忠臣和将领,他曾在元军南下时奋起抵抗,但最终被俘并杀害,虞集作为元代文学家和史学家,对文天祥的忠诚和悲壮事迹深感敬仰和惋惜,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悼念他,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虞集对文天祥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南宋忠臣的怀念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