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诸君俗事骎骎逼,未必茱萸得共簪”,我推断这首诗可能出自宋代诗人陈著的《次韵单君范行春小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古代诗词众多,且流传过程中可能有变化,以下解析基于合理的推测和一般性的诗词分析,具体细节可能需进一步考证。
诗词原文
次韵单君范行春小集
宋·陈著
诸君俗事骎骎逼,未必茱萸得共簪。
幸有良朋同一醉,何妨野老亦相寻。
花前且尽杯中物,世上难逢梦里心。
明日重阳应更好,满城风雨近秋砧。
作者简介
陈著,字谦之,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理学家,他一生不仕,以教书为业,著作颇丰,有《本堂集》传世,陈著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各位朋友被俗事紧紧逼迫,未必能一起佩戴茱萸庆祝重阳,幸好还有好友相聚一醉,不妨也让山野老人前来相聚,在花前尽情畅饮杯中之物,世间难得遇到如此心意相通之人,明天的重阳节应该会更加美好,满城的风雨预示着秋天的临近和捣衣声的响起。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俗琐事的无奈,首联“诸君俗事骎骎逼,未必茱萸得共簪”描绘了朋友们因俗务缠身,难以相聚共庆重阳的情景;颔联“幸有良朋同一醉,何妨野老亦相寻”则转而表达了对能与好友相聚一醉的庆幸,以及不介意山野老人的加入;颈联“花前且尽杯中物,世上难逢梦里心”进一步强调了珍惜眼前相聚的时光,因为世间难得遇到心意相通之人;尾联“明日重阳应更好,满城风雨近秋砧”则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暗示了秋天的到来和生活的变迁。
赏析
此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描绘重阳佳节友人相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既有对世俗琐事的无奈,也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将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艰辛,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与友人相聚一堂,共同庆祝重阳佳节,无疑是一种难得的慰藉和享受,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解析基于合理的推测和一般性的诗词分析,具体细节可能需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