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
唐·许浑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尊前绿绮风吹断,望里丹梯画不如。
惆怅东阑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作者简介
许浑,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其生平事迹不见于正史,但诗作保留较多,部分作品反映了晚唐社会的现实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许浑的诗风清丽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
译文
高楼倚靠在秋霜染过的树林之外,天空如镜,没有一丝云彩,南山的秋色与山势的雄伟,两者相互映衬,都显得分外高远,酒樽前的绿绮琴因风吹而弦断,远望中的红色石阶(丹梯)美景,即便是画也难以比拟,心中惆怅地望着东边栏杆旁那一株如雪的白梅,人生啊,能有多少次像这样清醒明白的时刻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短暂的感慨,首联写楼高树稀,天空澄净;颔联以南山秋色与山势的雄伟相对比,突出了自然之美;颈联通过“绿绮风吹断”和“丹梯画不如”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尾联则以白梅自喻,抒发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方面,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两句,勾勒出一幅高远而清冷的秋日图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诗人以南山秋色与山势的雄伟相映衬,进一步强化了自然之美的主题,颈联中的“绿绮风吹断”和“丹梯画不如”两个意象,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与惋惜,尾联则以白梅自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使全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一个秋日登高远望时,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从而引发了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人生无常的现实状况,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寻求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