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阙早年仍听履,东门今日已悬车。的解释

春秋89个月前

诗词原文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

唐·刘禹锡

远谪惟知望北阙,孤舟终日对西楼。

晴天欲暮应回首,明月开帆正满洲。

北阙早年仍听履,东门今日已悬车。

生涯共寄沧江上,白首还乡信美哉。

作者及朝代

刘禹锡,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迈,语言通俗清新,善用典故,富有哲理。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自幼好学,博览群书,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初授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和州刺史僚佐等职,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积极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但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此后,他历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官至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等职,刘禹锡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尤其在诗歌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

译文

被贬远方的我,心中只知遥望北方的皇宫;孤舟之上,我整日面对着西边的楼阁。

晴天将尽时,我应会回首遥望故乡;明月高悬,扬帆起航,正满载着希望驶向江州的码头。

早年我曾在北阙(皇宫)中行走,聆听皇帝的旨意;如今东门之外,我却已挂冠而去,告老还乡。

我们的生涯都寄托在这沧江之上,如今白发苍苍地回到故乡,真是美好啊!

释义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被贬谪多年后,终于得以归乡时写给友人的,诗中表达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归乡的喜悦,首联写自己被贬远方的孤独与无奈;颔联通过描绘晴天将尽、明月高悬的景象,暗示自己即将归乡的心情;颈联则通过对比自己早年与今日的境遇,表达了对仕途的淡泊和对归乡的向往;尾联则直接抒发了归乡的喜悦之情。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归乡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颈联“北阙早年仍听履,东门今日已悬车”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比自己早年与今日的境遇,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仕途的淡泊和对归乡的向往,诗人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相结合的方式,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被贬谪多年后,终于得以归乡时写给友人的,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到偏远地区,在这漫长的贬谪生涯中,他饱尝了人生的艰辛与无奈,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当他终于得以归乡时,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感慨,他写下了这首《罢郡归洛阳寄友人》,以表达自己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归乡的喜悦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