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静憩羲皇画,澄观上下虚。
白云生远岫,流水响幽居。
松色因霜改,林花见日舒。
心随山水静,忘却世间喧。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逐渐转向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在静谧中休憩,仿佛置身于伏羲(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圣王)所绘的宁静画卷之中;心境澄明,观察着天地间的虚无与辽阔,远处的山峦间白云缭绕升起,清澈的流水在幽静的居所旁潺潺作响,松树因秋霜而改变了颜色,林中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舒展绽放,我的心随着这山水间的宁静而平静,完全忘却了世间的喧嚣与纷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首联“静憩羲皇画,澄观上下虚”直接点出主题,即诗人在静谧中休憩,心境澄明,仿佛置身于一幅宁静的画卷之中,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白云、流水、松色、林花,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与超脱的氛围,尾联“心随山水静,忘却世间喧”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他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厌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超脱世俗的心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丽,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静憩”、“澄观”等词语,也表达了自己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与探索,以及对心灵宁静的渴望与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后,逐渐转向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山林期间,面对宁静的自然风光,内心得到净化与升华时所写,通过描绘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丽,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和对心灵宁静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