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亦起秋风兴,溪上难忘雪夜舟。的解释

风云99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夜怀古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江东亦起秋风兴,溪上难忘雪夜舟。

月色寒侵孤馆梦,砧声远送故人愁。

边烽遥映千重雁,海气空蒙万里秋。

欲问渔阳掺别调,回看天际一云流。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曾隐居庐山,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李中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虽数量不多,但每首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江东之地也刮起了秋风,引发了诗人的无限感慨;溪边的小舟,在雪夜中留下的记忆难以忘怀,寒冷的月光侵入孤馆,扰乱了诗人的梦境;远处传来的捣衣声,更添了思念故人的愁绪,边疆的烽火遥映着成群的雁阵,海上的雾气朦胧,笼罩着无边的秋色,想要弹奏一曲渔阳的别离之调,却只能回首望向天边,那一抹流云悠悠。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风、雪夜、孤馆、砧声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边烽、海气等元素的加入,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赏析

“江东亦起秋风兴,溪上难忘雪夜舟。”开篇即以秋风和雪夜舟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月色寒侵孤馆梦,砧声远送故人愁。”通过月色的寒冷和砧声的遥远,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后两句“边烽遥映千重雁,海气空蒙万里秋。”则将视角从个人情感扩展到更广阔的时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怀古抒情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隐居庐山期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身处乱世之中,对过往的安宁生活充满怀念,对远方的亲友充满思念,作为一位有识之士,他也对时局的动荡和国家的未来深感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深刻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