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思夜
唐·李中
月色铺清影,风声入小轩。
孤灯人不寐,独坐意阑珊。
清歌不成调,思尔枕书眠。
作者简介
李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他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李中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多描写日常生活、自然景物以及个人情感,反映了晚唐至五代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个人心境,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被收入《全唐诗》等诗集。
译文
月光洒下清冷的影子,风声悄悄吹进小屋。
孤灯下我难以入眠,独自坐着心情落寞。
想要清唱一曲却不成曲调,思念着你只能枕着书入眠。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情景,首联写月色与风声,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颔联直接表达诗人难以入眠和心情落寞;颈联通过“清歌不成调”进一步展现内心的烦乱与思念之情;尾联则以“思尔枕书眠”作为情感的寄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收尾,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月色、风声以及自己的孤独与思念,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清歌不成调”一句尤为传神,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烦乱与无奈,又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尾联“思尔枕书眠”则以一种含蓄而深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苦难,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因战乱或生计等原因与亲人分离,独自在外漂泊,夜晚的孤寂与思念之情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诗篇,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的情感状态和生活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