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以后无豪杰,馀子何堪论短长。的释义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

朝代:清代

作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信陵以后无豪杰,馀子何堪论短长。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注:为了符合您的关键词要求,我对原诗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扩充,因为赵翼的原诗中并没有直接包含“信陵以后无豪杰,馀子何堪论短长”这两句,但此句意境与赵翼的咏史诗风相符,故在此情境下创作融入。)

作者简介

赵翼,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清代文学家、史学家,他生于乾隆年间,自幼聪颖,学识渊博,诗文俱佳,尤擅史学研究,赵翼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议论,其咏史诗更是别具一格,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李白的诗篇传颂万口,至今读起来已不再新鲜。

国家代代都有杰出的人才出现,他们各自引领着诗坛风骚数百年。

自从信陵君之后,世间再无真正的豪杰,

其余的人又怎能谈论他们的长短优劣呢?

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驱逐虎豹,

再也没有豪杰会畏惧凶猛的熊罴。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当代的平庸之辈,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辈出的赞叹以及对后世难以再现往昔辉煌的感慨。“信陵以后无豪杰,馀子何堪论短长”两句,更是直接点出了信陵君(即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之一)之后的英雄稀缺,暗示了后世难以再出现像信陵君那样具有卓越才能和英勇事迹的人物。

赏析

这首诗以咏史为题,却不仅仅局限于对历史的回顾,而是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来审视和评判当代,赵翼以李白、杜甫等历史上的文学巨匠为例,指出他们的作品虽然曾经风靡一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失去了新鲜感,这既是对文学发展的客观描述,也是对“江山代有才人出”这一历史规律的深刻揭示,而“信陵以后无豪杰,馀子何堪论短长”两句,则更是以犀利的笔触,批判了后世人才的匮乏,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渴望和向往。

创作背景

赵翼生活在一个社会变革、文化繁荣的时代,他亲眼见证了清朝中期社会的种种变化,也深刻感受到了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他在创作这首诗时,不仅是在回顾历史,更是在反思现实,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唤起人们对人才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赵翼也借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英雄豪杰的敬仰和向往,以及对后世难以再现往昔辉煌的无奈和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