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尽闻呼鸟,恍来报晓钟。的释义

小编88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更尽闻呼鸟,恍来报晓钟”,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早行》,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早行

唐 贾岛

夙兴驱驷马,楚俗厌淹留。

水落寒沙出,林疏晓日明。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更尽闻呼鸟,恍来报晓钟。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一作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贾岛第三次参加进士举,同科考获中的人都被授予官职,而贾岛却由于貌不惊人,且不合时俗,未受赏识,未得官职,贾岛的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建立“贾岛佛”来加以膜拜。

译文

清晨早早地起来赶马行路,楚地的风俗最不喜欢羁留。

河水下降后河底的沙砾显现,树林稀疏后早晨的阳光更加明亮。

荒凉的村落升起袅袅炊烟,古老的寺庙传来黄莺的啼鸣。

听到鸟儿更多的啼叫声,恍惚间好像听到报晓的钟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早行的情景,首联写诗人清晨早起,驱马而行,表现出对行程的急切和楚地风俗的不适应,颔联通过“水落寒沙出,林疏晓日明”的描写,展现了清晨的自然景色,河水下降露出河底的沙砾,树林稀疏后阳光更加明亮,颈联则通过“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早行的氛围,荒凉的村落升起袅袅炊烟,古老的寺庙传来黄莺的啼鸣,尾联“更尽闻呼鸟,恍来报晓钟”则通过鸟儿的啼叫声和仿佛听到的报晓钟声,将早行的情景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对清晨的深刻感受和细腻描绘。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清晨早行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诗中通过“水落寒沙出,林疏晓日明”等描写,展现了清晨的自然美景,同时也通过“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等描写,渲染了早行的氛围,尾联的“更尽闻呼鸟,恍来报晓钟”则将早行的情景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对清晨的深刻感受和细腻描绘,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描绘清晨景色的诗歌。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运不济,但他并未因此而消沉颓废,而是把个人的得失升迁置之度外,仍然刻苦作诗,这首诗《早行》就是他在一次清晨早行时,被清晨的美景所触动,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诗中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色和早行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豁达和乐观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