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陀悬万仞,远眺望华峰。全诗是什么?

生辉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望华峰

唐·贾岛

头陀悬万仞,远眺望华峰。

拄杖凌寒涧,攀崖度雪松。

峥嵘半天秀,咫尺似云重。

欲去还依恋,徘徊久未从。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人称“贾浪仙”,他早年贫寒,曾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应举,但未中第,贾岛的诗风清峭瘦硬,以苦吟著称,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善于刻画孤寂凄冷的意境,常通过描绘幽僻奇特的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译文

头陀(此处可能指修行者或诗人自己)站在万丈悬崖之上,远远地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华峰,他手持拄杖,冒着严寒,跨过冰冷的溪涧,攀援着悬崖峭壁上的雪松前行,华峰雄伟壮丽,高耸入半天之中,秀美异常,仿佛近在咫尺却又如云雾般沉重,诗人想要离去,却又对华峰依依不舍,在山下徘徊许久,最终还是未能下定决心离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华峰的壮丽景象,以及他内心的矛盾与依恋,通过“头陀悬万仞”的夸张手法,突出了诗人所处位置的高险;而“远眺望华峰”则点明了主题,即诗人对华峰的向往与敬仰,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具体的行动描写,如“拄杖凌寒涧”、“攀崖度雪松”等,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华峰的依恋与不舍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华峰的壮丽景象和诗人的行动与心理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追求的执着,诗中“头陀悬万仞”的夸张手法和“咫尺似云重”的比喻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欲去还依恋”的心理描写,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坎坷,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应举未中,晚年更是贫病交加,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山水、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中所作,面对高耸入云的华峰,诗人不禁心生敬仰与向往之情,同时也感叹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艰辛与不易,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敬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