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龄期学道,老去尚迷阳。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迷阳叹

唐·王绩

韶龄期学道,老去尚迷阳。

白发频生鬓,丹心未伏膺。

云深山路远,水阔海天长。

回首求仙路,空余泪满裳。

作者简介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初期的诗人、隐士,他生于隋末,历经唐初,一生三仕三隐,对仕途心灰意冷,最终归隐田园,王绩的诗风质朴自然,多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是唐代田园诗的先驱之一。

译文

年轻时我期望学习仙道,追求长生不老;然而到了老年,我仍然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迷失方向,白发不断在鬓角滋生,但我对道法的追求之心却从未真正屈服,山路遥远,云雾缭绕;大海辽阔,天际无边,当我回首自己寻求仙道的历程,只留下一身泪水,沾湿了衣裳。

释义

“韶龄期学道”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对道法的向往和追求;“老去尚迷阳”则揭示了诗人晚年仍未找到真正归宿的迷茫和困惑。“白发频生鬓,丹心未伏膺”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年华老去但内心追求不变的矛盾心理。“云深山路远,水阔海天长”描绘了追求仙道之路的艰难与漫长;“回首求仙路,空余泪满裳”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感慨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韶龄期学道,老去尚迷阳”为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一生的追求与遗憾,通过对比年轻时的期望与老年时的迷茫,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追求无果的深刻感慨,中间两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辽阔与深远,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尾联则以“回首求仙路,空余泪满裳”作结,将诗人的悲伤与无奈推向高潮,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王绩生活在唐代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他虽曾三次入仕,但每次都因不满现实而辞官归隐,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晚年归隐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一生追求仙道却未能如愿的遗憾和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绩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以及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