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乌鹊无声,鱼龙不夜,九衢忙杀闲车马”,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诗人晁补之的《鹧鸪天·上元》,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鹧鸪天·上元
宋·晁补之
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漏欲相催,四鼓鸡声又报晖。
倾动皇州并帝里,贵家歌舞乐升平,乌鹊无声鱼龙不夜,九衢忙杀闲车马。
作者简介: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杜甫、韩愈,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译文:
在元宵佳节,皇宫允许百姓夜间出游,人们踏着月色,伴随着盛开的莲花和繁茂的李子花,欢快地回家,五更天的钟声催促着人们归家,但四更天的鸡鸣声又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光明再次照耀大地,整个京城,无论是皇宫还是民间,都沉浸在欢乐之中,贵族家庭举办歌舞盛会,庆祝太平盛世,夜晚,乌鸦和喜鹊都安静无声,仿佛也被节日的气氛所感染;鱼龙灯盏彻夜通明,街道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元宵佳节京城夜晚的繁华景象,上片写元宵夜人们赏灯、游玩的情景,下片则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和贵族家庭的奢华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宋代元宵节的盛况。
赏析:
这首词以元宵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京城夜晚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富足,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步莲秾李”、“五更钟漏”、“四鼓鸡声”等,生动地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欢乐,通过“乌鹊无声鱼龙不夜”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节日夜晚的宁静与灯火通明的对比,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优秀的节日词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元宵佳节之际,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元宵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宋代更是盛况空前,晁补之作为当时的文学家和官员,亲身经历了这一盛况并深受感染,于是创作了这首词来描绘和赞美元宵节的繁华景象,通过这首词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富足。
希望以上解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