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诗已椟藏,不与俗子论。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5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十诗已椟藏,不与俗子论。

(注:“十诗已椟藏,不与俗子论”并非贾岛原诗《题李凝幽居》中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进行了创意性的添加,并围绕这一添加进行解析,原诗中最后一句为“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人称“贾长江”,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工诗,喜为苦吟,以五律见长,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著有《贾长江集》。

译文

李凝的幽居周围邻居稀少,一条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园子,鸟儿在池边的树上栖息,和尚在月光下敲着寺门,走过小桥,眼前呈现出一片原野的景色;搬动石头,云根也随之移动,我暂时离去,但还会再来这里,因为我已写下的十首诗已经珍藏起来,不会与那些俗不可耐的人谈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十诗已椟藏,不与俗子论”一句,更是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珍视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幽”字贯穿全篇,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自然环境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以其生动的画面感和深邃的意境,赢得了后人的广泛赞誉,而“十诗已椟藏,不与俗子论”一句,则更是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珍视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使整首诗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运不济,但他却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这首诗《题李凝幽居》就是他在游历过程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艺术的珍视的集中体现,在创作这首诗时,贾岛可能正身处一个相对宁静的环境中,心中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而“十诗已椟藏,不与俗子论”一句,则可能是他在创作过程中,对自己诗歌艺术的自信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的一种表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