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松人未至,尊酒忆同倾。的解释

生辉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怀友

唐·李中

门巷萧条长绿苔,

故人容鬓各相衰。

哦松人未至,尊酒忆同倾。

远水穿桐坞,斜阳过柳营。

那堪芳草色,空忆谢家亭。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南唐升元中,以文章及第,任淦水尉,后仕至水部郎中,李中一生所作诗歌甚丰,惜传世不多。《全唐诗》编其诗为三卷,他的诗作多写个人生活琐事,抒发离情别绪,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门前巷子里长满了青苔,显得异常萧条,老朋友们的容颜和鬓发也都已经衰老,我吟诵着松树的诗句,却不见友人到来,只能回忆起我们曾经一同举杯畅饮的时光,远处的流水穿过桐树环绕的山坞,夕阳斜照过柳树成荫的营地,眼前的芳草萋萋,让我更加怀念起与友人共游谢家亭的美好时光。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切怀念之情,首联描绘了门巷萧条、绿苔满地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颔联通过“哦松人未至,尊酒忆同倾”直接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颈联以远水、斜阳、桐坞、柳营等自然景物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向往;尾联则以芳草色、谢家亭为象征,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门巷萧条、绿苔满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诗人通过直接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将情感推向高潮,颈联的自然景物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向往,尾联则以芳草色、谢家亭为象征,将诗人的情感升华到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之中,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生活孤寂,对故友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诗人通过描绘门巷萧条、绿苔满地的景象,以及回忆与友人一同举杯畅饮的时光,表达了对故友的深切怀念之情,诗人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晚唐至五代初期的动荡年代里,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