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对酒
唐·李中
闲事经年别远公,
雨余林气晚来浓。
雁行斜日天边尽,
蝉噪寒林叶下空。
白发满头归未得,
青山是处可埋骨。
世间还对忧时画,
美酒花前已破颜。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南唐升元中,以文章及第,曾官淦水(今江西清江)县尉、新淦县知县等,他的诗作多写个人生活及自然景物,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译文
多年来忙于琐事,未能常与远方的朋友(远公,此处泛指远方的友人或高僧)相聚,雨后林间的气息在傍晚时分愈发浓郁,大雁在夕阳的余晖中排成行,渐渐消失在天边,寒林中的蝉鸣声随着落叶的飘零而逐渐消散,我已满头白发却仍未得归乡,这世间的青山处处都可以作为我的埋骨之地,在这纷扰的世间,当我面对那些描绘忧愁时事的画作时,还是在美酒与鲜花之前露出了笑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对归乡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超脱,前两句写雨后林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中间两句通过雁行和蝉噪的描写,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即使面对忧愁,也能在花前美酒中找到片刻的欢愉。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深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诗人以“闲事经年别远公”开篇,既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也透露出自己因琐事缠身而未能常聚的遗憾,通过“雁行斜日”、“蝉噪寒林”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在诗的结尾,诗人并未沉溺于这种消极情绪中,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现实,即使面对忧愁,也能在花前美酒中找到片刻的欢愉,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中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可能因仕途不顺、生活困顿而心生感慨,对远方的友人、对家乡的思念也时常萦绕心头,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对归乡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超脱,而“世间还对忧时画,美酒花前已破颜”一句,更是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寻求精神慰藉、保持乐观心态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