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儒多误入旁门,默坐求心谓道尊。出自哪首诗?

小编6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求道

宋·陆九渊

世儒多误入旁门,默坐求心谓道尊。

万象森罗为宾客,一原妙有是乾坤。

作者简介

陆九渊(1139年—1193年),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后世称之为陆象山,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本,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译文

世上的儒生大多误入歧途,以为静坐冥想探求内心就是道的尊贵所在,世间万物都是道的宾客,那唯一而微妙的本源才是乾坤的真正所在。

释义

这首诗是陆九渊对当时儒家学者的一种批评和指正,他认为许多儒生过于追求内心的冥想和静坐,而忽视了道的真正本质,在陆九渊看来,道不是仅仅通过内心的冥想就能领悟的,而是需要通过对世间万物的观察和体悟来领悟,他强调,道的真正所在是那唯一而微妙的本源,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内心。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陆九渊心学思想中的一部分,即强调对道的领悟需要超越个人的内心,而深入到世间万物的本质中去,他通过批评“世儒多误入旁门”来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迷信内心的冥想和静坐,而忽视了道的真正所在,他也通过“万象森罗为宾客,一原妙有是乾坤”来表达了自己对道的理解,即道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世间万物紧密相连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陆九渊对当时儒家学术风气的观察和思考有关,在南宋时期,儒家学术风气较为浮躁,许多儒生过于追求内心的冥想和静坐,而忽视了道的真正本质,陆九渊作为一位有远见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深感这种风气的危害,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批评和指正,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领悟道,从而推动儒家学术的健康发展。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