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吏隐山居
唐·韦应物
满目湖山真吏隐,半空楼阁信仙居。
松风清昼水声远,云影夕阳山色虚。
吏散门庭生静寂,鸟啼花发自欢娱。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幽人得自如。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满眼望去,湖光山色之中真是官吏隐居的好地方,半空中的楼阁仿佛仙人居住的仙境,白天里,松风阵阵,水声悠远;夕阳下,云影斑驳,山色朦胧,官吏散去后,门庭变得寂静无声,鸟儿啼叫,花儿开放,自然之中充满了欢乐,这其中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只有那些超脱世俗的隐士才能悠然自得。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之地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满目湖山”与“半空楼阁”相映成趣,展现了诗人理想中的隐居环境;“松风清昼”与“云影夕阳”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环境的清幽与宁静。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其清新淡雅的语言和细腻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隐居生活画卷,诗中通过对湖光山色、楼阁松风、云影夕阳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意境,诗人也通过“吏散门庭生静寂”等句,表达了对官场纷扰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并不顺利,曾多次遭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至某地任职期间,对当地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所激发而创作的,在诗中,韦应物通过描绘自己理想中的隐居环境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现实官场的不满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倾向,也反映了唐代士人阶层中普遍存在的归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