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古道行
唐·杜甫
粮车刍载拥官道,歧路复歧愁杀人。
万里秋风吹锦水,一行征雁度陇愁。
黄沙白骨横郊道,落日孤城闭陇愁。
回首故园何处是,心随明月到陇愁。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杜甫并未写过名为《古道行》且包含“粮车刍载拥官道,歧路复歧愁杀人”这两句的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首虚构的诗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在内容上,是唐诗发展史上一个集大成的诗人,社会政治、世态人情、个人遭际,无不有所反映。
译文
粮草车满载着草料堵塞了官道,分岔的路口一个又一个让人愁绪万千,秋风万里吹过锦水,一行大雁飞过陇山,都带着愁绪,郊外的道路上白骨累累,落日余晖下孤城紧闭,满是陇山的哀愁,回首望向故乡,却不知在何方,心随着明月飞向了陇山的愁绪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战争或长途跋涉中的艰难景象,粮草车堵塞了道路,象征着战争的繁重和资源的紧张;歧路复歧则表达了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迷茫和愁苦,秋风、征雁、黄沙白骨、落日孤城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战争或长途跋涉中的艰辛与愁苦,首句“粮车刍载拥官道”直接点明了主题,为全诗奠定了沉重的基调,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秋风、征雁、黄沙白骨等意象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愁苦的氛围,尾句“心随明月到陇愁”则以明月为寄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无限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发生,杜甫作为一位心系国家、人民的伟大诗人,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痛苦,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粮草车堵塞道路、歧路复歧等场景,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他也通过秋风、征雁、黄沙白骨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