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纸窗风雨夜,香篆帐帷镫”,这些词句出自清代诗人陈宝琛的《夜雨》,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夜雨
清代:陈宝琛
纸窗风雨夜,香篆帐帷镫。
梦破闻残漏,心清得半醒。
花飞知春尽,病久觉秋生。
欲问天涯路,空余泪满膺。
作者简介
陈宝琛(1848年-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听水、沧趣,福建闽县人,晚清重臣、学者,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颖好学,光绪年间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辛亥革命后,他一度避居上海,后应溥仪之邀,前往东北担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等要职,晚年致力于兴办教育、保护文物古迹。
译文
纸糊的窗户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摇曳,
香篆在帐帷旁的灯烛旁静静燃烧。
梦中惊醒,听到漏壶的残声,
心情变得清澈,半梦半醒之间。
花瓣飘落,知道春天已尽,
久病之后,感觉秋天已悄然来临。
想问天涯何处是归路,
却只剩下满胸的泪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风雨之夜难以入眠的情景,通过纸窗、风雨、香篆、帐帷、灯烛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诗人梦中惊醒,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心中充满了对天涯归路的迷茫和无奈,最终只能以泪水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风雨之夜的景象,通过纸窗、风雨、香篆等意象的烘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凄美的氛围,诗人通过梦中惊醒、花飞春尽等细节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天涯归路的迷茫和无奈,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陈宝琛在晚清时期曾担任要职,但辛亥革命后他一度失去了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在东北担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期间,他可能也面临着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内心矛盾,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是对陈宝琛《夜雨》一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的解析,希望这些分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