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翛然尘市外,不减聘君亭。
松竹生虚白,阶庭长绿青。
夜琴知欲雨,晓磬出疏扃。
谁识幽居者,逍遥似野僧。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南唐时为淦阳宰,他的诗歌多写闲适生活和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在当时颇有名气,其作品被收入《全唐诗》中。
译文
在尘世之外悠然自得,这里的美景丝毫不逊色于聘君亭。
松树和竹子在虚静洁白的环境中生长,台阶和庭院常年覆盖着绿色的植被。
夜晚琴声响起,预示着即将下雨;清晨的钟磬声从稀疏的门缝中传出。
谁能认识这位隐居的人呢?他逍遥自在,就像一位山野僧人。
释义
“翛然尘市外,不减聘君亭”描述了诗人所居之处远离尘嚣,环境清幽,其美景与著名的聘君亭相比也毫不逊色,接下来的诗句则具体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美好:松竹青翠,阶庭长绿,琴声与钟磬声交织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诗中“翛然尘市外”一句,既点明了隐居的地点,又传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而“不减聘君亭”则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山居环境的优美,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隐居山林期间,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墨客选择隐居山林,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李中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满足,他也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美好,向世人展示了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即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