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雨花三界寂
朝代:唐代
作者:慧能禅师
雨花三界寂,清梵一僧禅。
古寺钟声远,云峰月色鲜。
心随流水去,意与白云闲。
此境谁能识,孤灯照夜眠。
作者简介
慧能禅师,唐代著名禅宗高僧,被尊为禅宗六祖,他生于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早年以砍柴为生,后因听闻《金刚经》而悟道,成为禅宗的重要传承者,慧能禅师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内心的觉悟与解脱,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
译文
雨花飘落,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归于寂静,
清雅的梵音中,一位僧人正在参禅。
古老的寺庙钟声悠扬,传向远方,
云峰之上,月色皎洁而鲜明。
我的心随着流水远去,
意念与白云一同悠然自得。
这样的境界谁能真正识得?
只有孤灯陪伴我在夜晚入眠。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禅境,雨花飘落,象征着世间的纷扰与尘埃最终归于寂静;清梵与一僧禅,则体现了禅宗的修行与内心的平静,古寺钟声与云峰月色,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与超脱的氛围,心随流水去,意与白云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在与无拘无束,最后两句则透露出一种孤独而深刻的禅悟,只有真正领悟禅境的人,才能在孤灯下安然入眠。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内心世界与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感悟,通过雨花、清梵、古寺钟声、云峰月色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诗人通过心随流水去、意与白云闲等表达,传达了禅宗修行中追求内心自由与超脱的精神境界,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禅宗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慧能禅师在禅宗修行中,深刻领悟了禅宗的核心精神,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宁静的夜晚,于古寺中参禅悟道时所作,通过描绘周围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感悟,慧能禅师表达了自己对禅宗修行境界的深刻理解与体验,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慧能禅师的个人修行历程,也体现了禅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