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浃秋旸已望云,芭蕉一夜慰愁人。全诗是什么?

春秋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喜雨

宋·杨万里

逾浃秋旸已望云,芭蕉一夜慰愁人。

晓来忽见银河落,洗出青天万里新。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生动,风格清新活泼,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诚斋体”。

译文

连续二十多天的秋日干旱让人们期盼着云雨的到来,芭蕉叶在一夜之间似乎也在安慰着忧愁的人们,清晨醒来,忽然看见如同银河倾泻而下的雨水,洗净了天空,展现出万里无云的清新景象。

释义

逾浃秋旸已望云:浃,指满,这里指满一个月(古代以三十天为一月),秋旸,指秋天的干旱,已望云,指人们已经期盼着云雨的到来,整句意为连续二十多天的秋日干旱让人们期盼着云雨。

芭蕉一夜慰愁人:芭蕉叶在一夜之间似乎也在安慰着忧愁的人们,暗示着雨水的即将到来。

晓来忽见银河落:晓来,指清晨,银河落,形容雨水如同银河倾泻而下。

洗出青天万里新:雨水洗净了天空,展现出万里无云的清新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喜雨”为主题,通过描绘干旱后的雨水带来的清新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喜悦之情,首句“逾浃秋旸已望云”直接点出干旱已久,人们期盼雨水的到来;次句“芭蕉一夜慰愁人”以芭蕉叶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内心的期盼和安慰;第三句“晓来忽见银河落”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雨水的壮观景象;末句“洗出青天万里新”则总结了雨水带来的清新和美好,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清新,充满了对自然现象的赞美和喜悦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在地方任职期间,当时可能遭遇了长时间的干旱,给百姓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困扰,诗人通过描绘干旱后的雨水带来的清新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和期望,在干旱时期,雨水的到来无疑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一自然现象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