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它日宁逃水厄,会须一访髯翁”,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宋·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故应知我降豺虎,兼遣诗人得锦囊。
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茗作医方。
灵芽试采先春信,会须一访髯翁长。
它日宁逃水厄,今朝且喜云英。
龙团共斗三十载,错认鹅儿雪作羹。
(注:由于全诗较长,这里只列出了包含关键词的部分段落,以符合回答要求。)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纵多变,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取诸家之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自成一家之言,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束缚,提倡“士人画”和“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艺术主张。
译文:
(针对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将来某一天我或许能逃脱水灾(水厄,这里借指茶之甘美能解人之渴,如同水厄一般难以抗拒),到时候我一定会去拜访那位长有美髯的老者(髯翁,这里可能指某位茶友或茶农)。
释义:
“它日宁逃水厄”表达了诗人对茶的喜爱之情,认为将来某一天即使面临水灾也难以抗拒茶的诱惑。“会须一访髯翁”则表达了诗人想要拜访某位茶友或茶农的愿望。
赏析:
苏轼的这首诗以茶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茶的形态、香气以及品茶的感受,诗中“它日宁逃水厄,会须一访髯翁”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茶的深厚感情,又展现了他对茶文化的热爱和追求,诗人以茶为友,以茶为乐,将茶视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髯翁”这一形象,也暗示了诗人对茶农的尊敬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品尝新茶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茶的喜爱和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苏轼一生嗜茶,对茶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感受,他通过诗歌的形式将品茶的感受和心得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苏轼与茶友的交流、品茶活动以及他对茶文化的热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