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悼亡诗
朝代:清代
作者:王夫之
哀弦写悲歌,吊汝冥漠魂。
泪洒千行血,心摧百折痕。
空庭花自落,孤馆月无痕。
梦里相逢处,依稀旧笑颦。
作者简介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其哲学思想深邃,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文学上,他的诗作情感真挚,风格独特,尤其在悼亡诗方面,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
译文
哀伤的琴弦弹奏出悲伤的歌曲,祭奠你那遥远而朦胧的灵魂。
泪水如血般洒落千行,心中被悲痛折磨得百转千回,留下深深的伤痕。
空旷的庭院中花儿独自凋零,孤寂的客栈里月光也未曾留下痕迹。
在梦中与你相逢的地方,依稀还能看到你曾经的笑容与皱眉。
释义
这首诗是王夫之为悼念逝去的亲人或友人所作,首联“哀弦写悲歌,吊汝冥漠魂”直接点题,通过哀伤的琴声表达内心的悲痛,祭奠逝去的灵魂,颔联“泪洒千行血,心摧百折痕”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伤,泪水如血,心如刀割,颈联“空庭花自落,孤馆月无痕”以景寓情,通过空庭落花、孤馆无月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尾联“梦里相逢处,依稀旧笑颦”则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即使在梦中相遇,也依然能清晰地记得他们曾经的笑容与神情。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哀弦、泪血、空庭、孤馆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孤寂,诗人以景寓情,情景交融,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感伤氛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空庭花自落”与“孤馆月无痕”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尾联的梦境描写,则使得整首诗在感伤之余,又增添了一丝温馨与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夫之失去亲人或友人的经历有关,在明末清初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王夫之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悲欢离合,这些经历无疑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悼亡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诗歌的形式,他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与无尽哀思,这首诗也反映了王夫之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深厚情感与敏锐洞察力,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