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无白日,青冢多愁云。的解释

小星14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青冢吟

唐·李商隐

黄泉无白日,青冢多愁云。

自古皆如此,何须问故人。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黄泉之下没有阳光照耀,青冢之上常常笼罩着愁云,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又何必去询问那些已经逝去的人呢?

释义

黄泉: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常用来代指阴间。

青冢:指坟墓,这里特指长满青草的坟墓,给人以凄凉之感。

愁云:指带有愁绪的云彩,常用来形容悲伤、忧郁的气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黄泉与青冢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死无常、人生易逝的感慨,首句“黄泉无白日”直接点出了阴间没有阳光、没有生机的特点,与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次句“青冢多愁云”则进一步渲染了坟墓的凄凉与悲伤,青冢与愁云的结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沉重和压抑,后两句“自古皆如此,何须问故人”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以豁达的态度看待生死,认为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无需再去追问那些已经逝去的人,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面对生死离别、人生无常的感慨时所作,李商隐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对生死、人生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生死无常的无奈和豁达,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以及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