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幽梦吟
唐·李群玉
岐亭幽梦堕微茫,百草先春自不芳。
月色半帘风露冷,孤灯照影夜初长。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晚期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唐文宗至唐昭宗年间,他自幼聪颖好学,工于诗文,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诗人推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译文
在岐亭的幽梦中,我坠入了朦胧的微茫之境,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早春时节,百草虽然先于群芳而萌发,但它们却并未因此而散发出芬芳,月色透过半开的窗帘,映照在屋内,伴随着清冷的风露,显得格外幽静,孤灯之下,我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夜,才刚刚开始漫长。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幽梦和早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岐亭的幽梦象征着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憧憬,但这一切却如同坠入了微茫之境,模糊不清,百草先春而不芳,则暗示了诗人虽有才华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和认可,月色、风露、孤灯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环境的冷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幽远而深邃的意境,诗人通过岐亭幽梦和百草先春两个场景,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迷茫,月色、风露、孤灯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也为诗歌增添了一份清冷和幽静,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遭遇和时代背景有关,李群玉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诗人虽有才华,但可能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重用和赏识,内心充满了孤独和迷茫,岐亭幽梦可能象征着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憧憬,而百草先春而不芳则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