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馆夜坐
唐·韦应物
台阁文章散清气,月明山馆夜萧森。
松风涧水声相和,一曲幽人夜未寝。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台阁中流传的文章散发着清新的气息,月光照耀下的山馆夜晚显得格外萧索幽静,松林间的风声与山涧的水声相互应和,在这幽静的夜晚,有一位隐士还未入眠,正聆听着这自然的乐章。
释义
台阁文章:指朝廷或高官的文章,这里代指高雅的文学作品。
散清气:形容文章或人的气质清新脱俗。
月明山馆:月光照耀下的山中客舍。
萧森:形容环境寂静、冷清。
松风涧水:松林中的风声与山涧的流水声。
幽人:隐居山林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山馆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句“台阁文章散清气”,既是对高雅文化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自己追求的精神境界,次句“月明山馆夜萧森”,以月光、山馆、夜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冷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后两句“松风涧水声相和,一曲幽人夜未寝”,通过自然声音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幽静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地方刺史期间,他因仕途不顺而心生退隐之意,常游历山水之间,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山馆夜景,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韦应物的诗歌中,自然景物往往成为他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载体,这首诗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