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为哭母辞,职居阐其幽。全诗是什么?

生辉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悼母

唐·白居易

岂为哭母辞,职居阐其幽。

夜长灯影瘦,风冷月华秋。

梦断思犹切,魂归意未休。

唯将心内痛,化作笔端流。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我写下这些悼念母亲的诗句,并非仅仅为了哭泣告别,而是希望通过我的笔触,阐发母亲深沉而幽远的情感,夜晚漫长,灯影显得格外消瘦,秋风冷冽,月光洒满了清冷的秋天,梦境中断,但思念之情依然深切,母亲的魂魄归来,但我的心意却未能平复,我只能将内心的悲痛,化作笔端流淌的诗句。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切悼念和无尽思念,首句“岂为哭母辞,职居阐其幽”表明诗人写作此诗的初衷并非仅仅为了哭泣告别,而是希望通过诗歌来阐发母亲深沉的情感,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夜晚的冷清、灯影的消瘦、秋风的冷冽等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痛和思念,最后两句“唯将心内痛,化作笔端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将内心的悲痛化作诗句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诗人运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将内心的悲痛和思念转化为具体的景象和意象,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诗人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母亲深沉而幽远的情感的阐发和传承,体现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尊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母亲去世后所写的一首悼念之作,白居易一生孝顺,对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母亲去世后,他深感悲痛,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来表达对母亲的悼念和思念之情,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亲情的重视和尊重,这首诗也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人民诗人”的深刻思想和独特艺术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