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天势去随帆际尽,海声来傍枕边多”为原诗中的意境化用,并非直接连续出现,但体现了相似的景象与情感,以下分析将结合全诗及此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译文
向东遥望海天一色,傍晚时分显得格外苍茫;山的轮廓,水的形态,宽广而又绵长,四周是万家灯火,犹如满天繁星;一道银河倒映在水中央,仿佛是天上的河流,晴天时,风吹古木,萧萧作响,好像是在下雨;夏夜里,月光照在沙滩上,犹如秋霜,能否到江楼来消消暑气?比起您的茅屋,这里要清凉得多。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江楼上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清凉之境的向往,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天势去随帆际尽,海声来傍枕边多”虽非直接出自本诗,但诗中“海天东望夕茫茫”等句,同样展现了诗人对天际帆影、海声涛涛的深刻感受,全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完美融合,尤其是“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两句,以奇特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变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江楼之上,面对浩瀚的江海和壮丽的自然景色,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和向往,诗人通过描绘眼前的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晚年时期的心境变化,以及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江楼夕望招客》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和哲理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对自然美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晚年时期的心境变化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