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僧舍小住
唐·韦应物
冷官寄僧舍,僮仆卧朝昏。
软暖青荧灯,深房暖复温。
绳床欹枕腻,石鼎煮茶香。
端居味已静,更想幽期长。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逐渐转向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与王维、孟浩然等并称“王孟韦柳”,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译文
身为一个冷清的官员,我寄居在僧人的屋舍里,仆人们从早到晚都在沉睡,房间里灯光柔和而温暖,深邃的房间既暖和又舒适,绳床上歪斜的枕头油腻腻的,石鼎中煮着香气四溢的茶,独自静坐品味这份宁静,更加向往那悠长的幽静时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韦应物作为一位不受重视的官员,寄居在僧舍中的生活情景,诗中通过描写僧舍的安静、舒适以及诗人与仆人的悠闲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舒适的僧舍生活场景,首联“冷官寄僧舍,僮仆卧朝昏”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处境,以及他寄居僧舍的生活状态,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舍内的环境和生活细节,如柔和的灯光、温暖的房间、油腻的绳床和香气四溢的茶,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生活氛围,尾联“端居味已静,更想幽期长”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韦应物的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僧舍生活的宁静与舒适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淡泊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仕途不顺、心灰意冷的经历有关,韦应物早年曾任太子侍读等要职,但后因官场斗争和性格原因,逐渐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在仕途失意的情况下,韦应物开始转向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寄托,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寄居僧舍期间,对宁静生活的感悟和向往的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在仕途失意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