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
宋·刘过
纵目乾坤窄,回头日月低。
楼高惊鸟散,云阔任风栖。
远水千帆过,孤城万井齐。
凭栏无限意,欲去更凄凄。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过(1154年-1206年),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南宋文学家,诗词皆有成就,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友善,常相唱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过一生未得显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寓居昆山而卒,他性格豪爽,喜欢饮酒,好谈古今,工于诗词,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等交往密切,多有唱和之作,其词风接近辛弃疾,多抒发抗金抱负,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风格豪迈奔放,语言质朴自然,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之一。
译文
放眼望去,天地似乎都变得狭窄;回头望去,日月仿佛也低垂下来,高楼之上,惊散了飞翔的鸟儿;广阔的云海中,任由风儿自由栖息,远处的水面上,无数帆船来来往往;孤独的城池里,千家万户井然有序,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思绪,想要离去却又感到无比的凄凉。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与孤独凄凉之感,首联“纵目乾坤窄,回头日月低”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登高后的视野变化,暗示了诗人胸怀壮志,视天地为窄小,颔联“楼高惊鸟散,云阔任风栖”进一步描绘了高楼的景象,以及自然界的自由与宁静,颈联“远水千帆过,孤城万井齐”则转向了对远方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繁忙与宁静并存的画面,尾联“凭栏无限意,欲去更凄凄”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又有对离别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与孤独凄凉之感,首联的夸张手法和颔联的自然景象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广阔视野和深邃思想,也暗示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颈联的“远水千帆过,孤城万井齐”则通过对比与呼应,展现了诗人对人间烟火与自然风光的深刻感悟,尾联的“凭栏无限意,欲去更凄凄”则点明了诗人的情感主旨,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离别的哀愁,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刘过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过晚年时期,当时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登高远望,以排解内心的苦闷与孤独,通过描绘登高后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离别的哀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刘过的文学才华和深邃思想,也反映了南宋时期士人的普遍心态和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