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仙
唐·李中
沥湖绀殿锁虚空,山拔蓬莱有路通。
玉宇琼楼仙境现,霞衣鹤氅道心同。
仙凡相隔难逾越,云水迢迢梦易空。
欲问长生何处觅,丹炉铅汞炼鸿蒙。
作者简介
李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及隐逸生活,也常有游仙题材的作品,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长生不老的向往,李中的作品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故具体成就和地位在文学史上相对较为边缘。
译文
沥湖之上,深蓝色的宫殿仿佛悬锁于虚空之中,高耸的山峰如同蓬莱仙境,似乎有路可通,那玉宇琼楼般的仙境展现在眼前,身着霞衣、披着鹤氅的仙人,他们的道心与我相通,仙凡之间相隔遥远,难以逾越,云水之间路途迢迢,梦想总是容易落空,想要询问长生不老之术何处可寻,或许就在那炼制丹药、调和铅汞的丹炉之中,探寻着宇宙的奥秘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沥湖之上的绀殿、高耸入云的山峰以及玉宇琼楼的仙境,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通过“仙凡相隔难逾越”等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深刻认识,诗人将寻求长生不老的希望寄托于炼丹之中,体现了晚唐至五代时期士人对于生命永恒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游仙为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仙境世界,诗人以沥湖绀殿为起点,逐步展开对仙境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仙凡之间的巨大差距展现出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将寻求长生不老的希望寄托于炼丹之中,既体现了当时士人的普遍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普遍感到前途渺茫,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中创作了这首游仙诗,他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和追求,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人也将寻求长生不老的希望寄托于炼丹之中,这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映,也是诗人对生命永恒的一种寄托和追求,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