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霜气深,落月千里阴。全诗是什么?

风云68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空山霜气深,落月千里阴”,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蠙的《秋夜山居》,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秋夜山居

唐·张蠙

空山霜气深,落月千里阴。

松径寒烟重,石泉秋声沉。

荒居人迹少,独坐鸟飞频。

此夜谁相问,孤灯照苦心。

作者简介

张蠙,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虽然他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生活的文人。

译文

空旷的山中霜气浓重,落月的余晖使千里之地都笼罩在一片阴暗之中,松树小径上寒气逼人,烟雾缭绕;山涧的泉水在秋日里发出低沉的声响,荒凉的居所人迹罕至,我独自坐着,看着鸟儿频繁地飞翔,在这寂静的夜晚,有谁会来询问我的境况呢?只有一盏孤灯照亮着我内心的苦楚。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山居的清冷孤寂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首联“空山霜气深,落月千里阴”奠定了全诗清冷、孤寂的基调;颔联“松径寒烟重,石泉秋声沉”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幽静与凄清;颈联“荒居人迹少,独坐鸟飞频”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尾联“此夜谁相问,孤灯照苦心”则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内心苦楚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山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诗中“空山”、“霜气”、“落月”、“寒烟”等意象的运用,不仅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奈,诗人通过“独坐”、“孤灯”等细节描写,进一步突出了自己的孤独与寂寞,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苦楚与挣扎。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具体的历史记载已经无从考证,但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选择隐居山林以避世乱,张蠙可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山居生活,并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正是他在秋夜山居时,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