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羹风致谁能解?个个花开耐岁寒。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6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梅

朝代:清代

作者:金农

和羹风致谁能解?个个花开耐岁寒。

冷艳清香凝雪魄,孤标瘦影映冰纨。

不同桃李争春色,只向霜天展玉颜。

莫道此花无傲骨,从来高节少人看。

作者简介

金农(1687年—1763年),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博学多才,精篆刻,工书法,擅诗文,好游历,收藏金石碑版,精鉴赏,其书法涩笔有力,风格高古,淳朴浑厚,尤精隶书,画作构图新奇,造型古朴奇拙,笔墨苍劲,设色雅致,别开蹊径,为清代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之一。

译文

谁能理解梅花在调和羹汤般的生活中展现的风姿?每一朵梅花都能耐得住岁末的严寒,它们冷艳清香,仿佛凝聚了雪的魂魄,孤高的枝影映照在冰洁的丝绢上,梅花不与桃李争抢春天的风光,只在霜天中展现它那如玉般纯洁的面容,不要说这梅花没有傲骨,只是它高尚的节操很少有人懂得欣赏。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特性,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首句“和羹风致谁能解?”以设问开篇,引出梅花在艰难环境中依然保持优雅风姿的主题,接下来几句具体描绘了梅花的形态与气质,如“冷艳清香”、“孤标瘦影”等,突出了其不畏严寒、孤高自赏的特点,尾联则进一步升华主题,指出梅花虽有傲骨,但高洁的节操却往往被世人忽视。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梅花独特的魅力,诗人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梅花与其他花卉进行对比,突出了其不畏严寒、孤芳自赏的高洁品质,诗人也借梅花抒发了自己对于高洁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创作背景

金农一生未得显达,但他性情散淡,好学不倦,工于诗文书画,晚年寓居扬州,卖书画自给,他一生爱梅、咏梅、画梅,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寒冷的冬日,面对盛开的梅花有感而发,通过赞美梅花的品质来表达自己对于高洁人格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不满,认为真正的高洁之士往往被世人所忽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