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千古意悠悠,况复风烟是素秋。的解释

梦梦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凭高千古意悠悠,况复风烟是素秋。(此句虽为后人常引之句,但原诗中并未直接连缀出现,而是意境相融于全诗之中,尤以“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等句体现凭高之悠思与秋日之寂寥。)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贬谪,仕途坎坷,刘长卿的诗多写山水田园和贬谪之感,风格清丽雅致,尤善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之称,其作品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是唐代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古老的吴公台已经荒凉破败,我在秋日里登上它,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这山野间的寺庙人迹罕至,云雾缭绕中的山峰显得格外深邃,夕阳余晖照耀着古老的营垒,寒风中寺庙的钟声回荡在空旷的林间,想到南朝时期的种种往事,我不禁感到惆怅,如今只有这长江依旧独自流淌。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秋日登高远眺吴公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古台摇落”、“秋日望乡”等句,既描绘了秋日的萧瑟景象,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等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凭高远眺时的悠远意境和秋日风烟中的素淡之美,与“凭高千古意悠悠,况复风烟是素秋”的意境相呼应。

赏析

本诗以秋日登高远眺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诗人通过对吴公台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的“夕阳”、“寒磬”等意象,又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悲凉氛围和悠远意境,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刘长卿在仕途上遭遇贬谪,心中充满了对过往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在一次秋日里,他登上吴公台远眺,眼前的荒凉景象和心中的孤寂情感相互交融,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思乡之情的诗歌,通过描绘秋日吴公台的景象和凭高远眺时的悠远意境,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和迷茫。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