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克念作圣
朝代:宋代
作者:李吕
一念初萌天地知,
克念则圣力岂殊。
人心本自同天体,
善恶分明更莫疑。
作者简介
李吕,字滨老,一字东老,号澹轩,南宋邵武军光泽(今属福建)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卒于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四十五岁,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调南剑州尤溪尉,历知沅州、荆湖南路安抚司干办公事,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李吕为学以切于日用为急,其文章则高远澹泊,自成一家,有《澹轩集》传世。
译文
一个念头刚刚萌生,天地就已经知晓;
能够克制自己的私念,就能达到圣人的境界,这种力量与圣人并无不同。
人的本心原本就与天体一般无二,
善与恶的界限分明,不要再有任何疑惑。
释义
“克念则圣,力岂殊科”意为只要能够克制自己的私念,就能达到圣人的境界,这种力量与圣人并无不同,诗句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自我克制和修养,普通人也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克念则圣”为核心思想,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修养和人性本质的深刻认识,首句“一念初萌天地知”以天地为喻,强调了人的每一个念头都逃不过天地的洞察,暗示了人的内心活动应该受到自我和外界的约束,次句“克念则圣力岂殊”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只要能够克制自己的私念,就能达到圣人的境界,这种力量与圣人并无不同,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理念,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后两句“人心本自同天体,善恶分明更莫疑”则从人性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作者认为人的本心原本就与天体一般无二,都是纯净无染的,而善与恶的界限也是分明的,不应该有任何疑惑,这种思想既是对人性本质的肯定,也是对道德修养的呼唤。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吕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生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儒家学者,李吕深知道德修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道德修养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希望以此激励更多的人注重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境,李吕通过这首诗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希望人们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善良,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