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被秋霜杀,还共春阳生。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草木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青青草木色,含露似啼痕。

每被秋霜杀,还共春阳生。

繁华随日去,凋落逐风尘。

唯有根株在,年年长绿蓁。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译文

青青的草木颜色鲜亮,叶片上挂着露珠仿佛哭泣的泪痕,每当被秋霜摧残致死,却又在春天的阳光下重新生长,草木的繁华随着日子一天天逝去,凋零的花瓣随风飘落,化为尘土,只有草木的根株依然存在,年年都能长出茂盛的绿叶。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草木的生长历程,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生生不息的精神,诗中“每被秋霜杀,还共春阳生”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草木在经历严寒之后,依然能够在春天的阳光下重新焕发生机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草木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诗人以草木的凋零和重生为线索,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和变迁,诗中“每被秋霜杀,还共春阳生”两句,不仅是对草木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人生不屈不挠精神的颂扬,诗人也通过草木的凋零和根株的永存,暗示了生命的循环和永恒。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的人生经历有关,白居易一生历经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首诗中,他以草木为喻,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通过描绘草木在经历严寒之后依然能够重新生长的场景,诗人寄托了自己对人生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信念,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洞察和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