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师何所去,遥指隔江烟。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虽然直接关键词“问师何所去,遥指隔江烟”并非直接出自贾岛的这首诗,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在保持原诗意境的基础上,稍作改编,融入关键词,以展现类似情境。)

改编版:

松下问师何所去,童子遥指隔江烟。

但言采药深山里,云深雾绕不知边。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苦吟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和尚,后还俗,贾岛的诗歌风格清奇僻苦,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言律诗,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作诗刻苦求工,常斟酌字句,被韩愈誉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之后的又一杰出诗人。

译文

(改编版)

在松树下询问隐者的童子,隐者去了哪里?童子远远地指着隔江的烟雾说,师父去山中采药了,只说他在深山里,但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具体在何处。

释义

这首诗通过问答的形式,描绘了诗人寻找隐者而未遇的情景,诗人向隐者的童子询问隐者的去向,童子回答说隐者去山中采药了,但山中云雾弥漫,无法确定隐者的具体位置,这既表现了隐者生活的神秘莫测,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隐逸图景,诗人通过询问童子,巧妙地引出了隐者的行踪不定和生活的神秘性,诗中的“松下”、“隔江烟”、“云深”等意象,也营造出一种幽静、深邃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云雾缭绕的深山之中,感受到了隐者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贾岛创作这首诗的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很可能是他在游历山水、探访隐者时所作,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士人追求个性自由和精神独立,隐逸文化盛行,贾岛作为一位苦吟诗人,对隐逸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认同和向往,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隐者生活的羡慕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