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上亭驿
唐·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淋铃一曲上亭驿。
好并千秋金镜看,江山犹是昔人愁。
(注:原诗中并无“好并千秋金镜看”一句,此句为根据题目要求添加,以形成完整的解析,在实际诗词研究中,应尊重原诗内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别的社会现实,情感深沉,风格独特,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尤为著名,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译文
曾经在五陵之地游历,子夜歌声清脆,月光洒满楼台。
银烛树前光明如昼,露桃花中忘却了秋天的到来。
西园的公子名叫无忌,南国的佳人号称莫愁。
如今战乱流离,一切如梦,只有上亭驿的《淋铃曲》还在回响。
(添加句)愿与千秋金镜一同映照,这江山依旧承载着昔人的哀愁。
释义
此诗通过回忆往昔繁华与今日战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动荡不安的无奈与哀愁,诗中“五陵游”、“子夜歌”、“银烛树”、“露桃花”等意象,描绘了昔日繁华的景象;而“乱离俱是梦”、“淋铃一曲”则反映了战乱带来的痛苦与哀伤。
赏析
韦庄此诗以对比手法,将昔日繁华与今日战乱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社会动荡不安的无奈与哀愁,特别是“淋铃一曲上亭驿”一句,以音乐为媒介,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动荡不安的无奈与哀愁,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在创作此诗时,韦庄可能正身处战乱之中,或刚刚经历过战乱,因此诗中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带来的痛苦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