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卫森严九虎关,从前错为敌人宽。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89个月前

诗词原文

九虎关

唐·李涉

仗卫森严九虎关,从前错为敌人宽。

今朝得见真颜色,始觉从前眼界寒。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约公元806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居梁园,逢兵乱,避乱于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因事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多年,后遇赦放还,复仕为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集》,已散佚。

译文

九虎关的守卫如林般森严,从前却错误地对敌人宽容。

今日终于得以见到它真正的威严,才发觉从前自己的眼界太过狭窄。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九虎关的守卫之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错误宽容敌人的反思,以及今日见到真正威严后的震撼与觉悟。

赏析

首句“仗卫森严九虎关”,直接描绘了九虎关的守卫之严密,如同九只猛虎般威严,令人敬畏,次句“从前错为敌人宽”,则是对过去错误宽容敌人的反思,透露出诗人的懊悔与自责,第三句“今朝得见真颜色”,通过“今朝”与“从前”的对比,强调了诗人今日终于得以见到九虎关真正威严的震撼,末句“始觉从前眼界寒”,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觉悟到从前自己眼界狭窄,未能真正认识到九虎关的威严。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错误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也展现了诗人对九虎关威严的敬畏与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涉在仕途上曾遭遇挫折,被贬为峡州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多年,这段经历可能让他对过去的错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他对真正的威严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当他终于得以见到九虎关的威严时,便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现实或风气,即过去对敌人的宽容与纵容,以及现在对威严与正义的坚守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