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洛阳醉,偏忆董糟丘。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119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忆旧游

唐·李白

当年洛阳醉,偏忆董糟丘。

汉帝求仙日,相如作赋秋。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载愁。

忽忆山中客,殷勤扫石头。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奔放,想象丰富,语言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当年在洛阳醉饮时,我特别怀念董糟丘。

那时正是汉帝求仙的时节,相如也在秋天作赋。

我万里归家只在梦中,做客他乡已整整五年。

忽然忆起山中的隐者,他一定正殷勤地为我清扫石径。

释义

这首诗是李白回忆旧游之作,首句“当年洛阳醉,偏忆董糟丘”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董糟丘的怀念,接着通过“汉帝求仙日,相如作赋秋”两句,描绘了当年在洛阳时的情景,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富有文学气息,后两句“还家万里梦,为客五载愁”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做客他乡的愁苦,最后以“忽忆山中客,殷勤扫石头”作结,既呼应了开头对董糟丘的怀念,又增添了诗意的韵味。

赏析

这首诗以回忆为线索,通过描绘当年在洛阳的醉饮和与董糟丘的交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家乡的无限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学意象,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富有文学的美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将内心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动人的力量。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在洛阳的游历和与董糟丘的交往有关,李白一生游历广泛,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董糟丘作为他的好友之一,两人在洛阳时曾有过一段难忘的交往,后来,李白离开洛阳,四处漂泊,但心中始终怀念着那段美好的时光和那位真挚的朋友,他写下了这首诗来回忆旧游,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怀念,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白在游历生涯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