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李中
随行齿已压同班,选胜林泉石径环。
山色满庭供画障,鸟声终日似笙笳。
闲来欲著迂儒传,老去谁怜壮士怀。
独倚危栏看落照,纷纷红叶下空山。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南唐升元中,以文章及第,曾官淦阳宰,他的诗作多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在当时颇有名气,但传世作品不多,今存《碧云集》三卷。
译文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的资历已经超过了同僚,于是我选择到山林泉水间漫步,沿着石径环绕而行,满山的景色如同画卷般铺展在庭院前,鸟鸣声终日不绝,宛如悠扬的笙笳之音,闲暇时,我想要撰写一部关于迂腐儒生的传记,但年老体衰,又有谁来怜惜我这位壮志未酬的老兵呢?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望着夕阳西下,只见纷纷扬扬的红叶从空山中飘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时选择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通过描绘山林美景和自身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首联“随行齿已压同班”说明诗人资历深厚,但选择隐逸;颔联“山色满庭供画障,鸟声终日似笙笳”描绘了山林美景的宁静与和谐;颈联“闲来欲著迂儒传,老去谁怜壮士怀”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奈;尾联“独倚危栏看落照,纷纷红叶下空山”以景结情,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融入自然景色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林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宁静,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诗人通过描绘山林美景和自身心境,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山色满庭供画障,鸟声终日似笙笳”等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还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使得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份深沉与哀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世俗的纷扰,于是选择隐逸山林,过上了宁静淡泊的生活,在山林间,他感受到了自然美景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对人生境遇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他将这些感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山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