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瑶坛行
唐·韦应物
瑶坛深处磬声微,羽客朝元午夜归。
月落林幽人迹少,云开雾散见仙扉。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译文
在瑶坛的深处,磬声轻轻响起,声音微弱而悠扬;道士们在午夜时分,完成朝元仪式后归来,月亮已经落下,树林显得格外幽静,人迹罕至;云雾散去,露出了通往仙境的神秘门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道士在深夜完成宗教仪式后归来的场景,瑶坛是道士们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磬声是宗教仪式中常用的乐器声,象征着神圣与庄严,羽客即道士,朝元是道教中的一种重要仪式,通常在清晨或深夜进行,诗人通过描绘月落林幽、云开雾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暗示了道士们归来的地方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画面,诗人通过对瑶坛、磬声、羽客、月落、林幽等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仙境世界,诗人也借道士归来的场景,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际,曾一度寄情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览道教圣地或与道士交往的过程中,受到道教文化的熏陶和启发而创作的,通过描绘道士归来的场景和仙境般的自然环境,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道教文化的普遍关注和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