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秋夜
唐·贾岛
两禅痴坐殊不惊,松阴露滴秋冥冥。
空山无人行路苦,夜月照林白露生。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和尚,法号无本,贾岛的诗歌以清奇僻苦著称,善于雕琢词句,追求独特的意境和表达方式,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林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译文
两位禅僧静静地坐着,丝毫不为外界所惊扰,松树的阴影下,露珠滴落,秋天的夜晚显得格外深沉,空旷的山中无人行走,道路显得艰难而孤寂,夜晚的月光照耀着树林,白露悄然生成。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禅僧在深秋的夜晚静坐冥想的场景,他们不为外界所动,表现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诗中通过“松阴露滴”和“秋冥冥”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深沉的氛围。“空山无人”和“夜月照林”等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山林的寂静和孤独。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禅僧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诗中“两禅痴坐殊不惊”一句,直接点明了禅僧的修行境界,他们不为外界所扰,内心平静如水,而“松阴露滴秋冥冥”等描写,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这种宁静的氛围,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晚年更是贫病交加,他晚年多居山林,与僧侣为伍,过着清苦的生活,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山林期间创作的,通过描写禅僧的修行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宁静、超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反映了贾岛在仕途失意后的心境。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贾岛高超的诗歌技艺,还表达了他对宁静、超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贾岛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