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天台国清寺
宋·夏竦
古寺深藏碧树间,
山峦回合水潺潺。
玉环堆坏不能扶,
天台惠林游国都。
钟磬悠扬僧入定,
云烟缥缈客忘还。
此中真境谁能识,
唯有高僧得往还。
作者简介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北宋大臣、文学家、书法家,他工文学,为文章典雅藻丽,治学尚繁碎,对宋代文风颇有影响,曾任枢密使、参知政事等职,封英国公,谥“文庄”,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擅长书法,真、行、草书俱佳。
译文
古老的寺庙深深隐藏在碧绿的树木之间,山峦环绕,溪水潺潺流淌,那曾经璀璨的玉环已经破碎无法修复,而天台的惠林高僧却游历至国都,寺庙里钟声与磬声悠扬,僧侣们进入禅定状态,云烟缭绕之中,游客忘却归途,这里的真正仙境谁能识得呢?只有那些高僧才能往来于此。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天台国清寺的幽静与神秘,首联点明寺庙的位置与自然环境,颔联通过“玉环堆坏不能扶”与“天台惠林游国都”的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颈联描绘了寺庙内的僧侣生活与云烟缭绕的仙境氛围,尾联则表达了只有高僧才能真正领略此中真境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天台国清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颔联中的“玉环堆坏不能扶”与“天台惠林游国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历史的沧桑感,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颈联中的“钟磬悠扬僧入定,云烟缥缈客忘还”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内的宁静与神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云烟缭绕的仙境之中,尾联则点明了只有高僧才能真正领略此中真境的主旨,使整首诗在意境上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夏竦在仕途上曾历经波折,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他游历天台国清寺时,被这里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表达了他对天台国清寺的赞美之情,也融入了他对人生无常与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描绘寺庙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以及僧侣们的修行生活,夏竦表达了自己对宁静与超脱的向往之情,他也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玉环堆坏不能扶,天台惠林游国都”这两句在诗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意象,但“玉环堆坏不能扶”一句并非直接出自历史典故或文献记载,而是诗人为了表达某种意境而创造的意象,在解读这句诗时,我们更多地需要关注它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而非纠结于其具体的历史背景或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