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晚翠烟群岛接
晚翠烟群岛接天,空潭浮月薄云衔。
渔舟唱晚归帆远,雁字回时暮色寒。
水色山光相映美,松声竹影共幽闲。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孤心对月谈。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暮云
朝代:唐代
(注:此诗及作者为虚构,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众多诗人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诗人,生平不详,据传活动于中晚唐时期,其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广为人知,但其作品在唐代诗坛亦占有一席之地。
译文
傍晚时分,翠绿的群山与烟雾缭绕的群岛相接,仿佛与天相连,空旷的水潭中,月亮倒映其上,薄云轻轻衔住天际,渔舟唱着晚歌,归帆渐行渐远;大雁南飞,字形成行,暮色中透出一丝寒意,水色与山光相互映衬,美不胜收;松涛与竹影共同营造出一种幽静闲适的氛围,这其中的真意谁能理解呢?只有我这颗孤独的心,对着月亮倾诉。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晚翠烟群岛接”描绘了群山与群岛相接的壮丽景象,“空潭浮月薄云衔”则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静谧与神秘,后两句通过渔舟唱晚、雁字回时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与孤独心境。
赏析
本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积淀,诗中“晚翠”、“空潭”、“浮月”、“薄云”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孤心对月谈”的抒情方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据传,此诗为李暮云在一次游历山水时所作,当时,他独自一人漫步于群山之间,被眼前的美景所深深吸引,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与思索,他挥毫泼墨,将所见所感化为诗句,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也反映了其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