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不知卓锡西来意,
休问骑牛东去人。
残阳伴我归山下,
旧友寻来共一樽。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模拟作品,实际历史上李涉可能并未写过这样一首完全吻合的诗,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这首模拟作品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不详,大约活动在唐德宗至唐文宗年间,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描绘山水田园及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译文
整天在醉梦之中浑浑噩噩,忽然听说春天即将过去,便勉强自己登山游玩,路过一座竹林小院,偶遇僧人交谈,不问僧人手持锡杖西来有何深意,也不打听那骑牛东去的人是谁,夕阳西下,我伴着余晖走下山来,老朋友寻来,我们一起共饮一壶酒。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春日登山偶遇僧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中“不知卓锡西来意,休问骑牛东去人”两句,体现了诗人对过往行人及僧侣行踪的不在意,暗示了他对人生旅途中的偶遇与别离持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日山居的闲适画面,前两句通过“终日昏昏”与“忽闻春尽”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从混沌中觉醒,决定投身自然的转变,中间两句“因过竹院逢僧话”引入僧人形象,通过“不知”与“休问”两个否定词,传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与超脱,最后两句以夕阳下山、老友相聚作结,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珍惜。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模拟作品,但我们可以设想,在唐代这个诗歌繁荣的时代,李涉或许在某个春日午后,独自登山,偶遇僧人,被其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所感染,从而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诗中流露出的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淡然态度,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心灵自由、向往自然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