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载妇行
宋·杨万里
少妇驰牛牛步迟,两儿共载兀不欹。
前儿扯挽后儿推,老翁自把轻篙支。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官、东宫侍读、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充接伴使送金国贺正旦使北归,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译文
年轻的妇人骑着慢行的牛,两个小孩一同坐在牛背上却不觉得歪斜,前面的孩子拉扯着,后面的孩子推着,老翁则自己拿着轻轻的篙子支撑着船(或理解为支撑身体以保持平衡,此处结合上下文更倾向于理解为船,因全诗描绘的是一幅水乡生活画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少妇携两儿乘牛行于水乡的温馨画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中“驰牛牛步迟”形象地描绘了牛的慢行,而“两儿共载兀不欹”则表现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与平衡感,以及家庭的和谐氛围,老翁的参与更是增添了一份岁月的宁静与从容。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乡生活的日常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诗人通过“少妇”、“两儿”、“老翁”等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驰牛牛步迟”、“共载兀不欹”等生动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与美好,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杨万里在游历或隐居期间,观察到水乡人民的生活场景后所创作的,杨万里一生热爱自然,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创作风格的体现,通过描绘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这首诗也反映了杨万里对乡村生活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