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澹能教物自轻,永嘉山色足怡情。的解释

生辉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张祜

虑澹能教物自轻,永嘉山色足怡情。

岩扉不掩松风细,水径无人竹露清。

林鸟啼时春已暮,溪云起处日初明。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幽人自来行。

作者简介

张祜,唐代诗人,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卒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后至长安,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江南等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他的诗风平易近人,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多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高尚情操。

译文

心境淡泊能让万物显得轻盈,永嘉的山色足以让人心情愉悦,岩洞的门扉没有遮掩,松风细细吹拂,水边的小径上无人行走,竹叶上的露珠清澈晶莹,林中鸟儿啼叫时春天已经接近尾声,溪水上空的云朵升起时太阳刚刚初明,这里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只有那些隐士才会自己前来漫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宁静生活,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首联“虑澹能教物自轻,永嘉山色足怡情”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心境宁静的心境,以及永嘉山色带给他的愉悦感受,颔联和颈联则具体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如岩扉不掩、松风细细、水径无人、竹露清清、林鸟啼叫、溪云升起等,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坚守,以及他对真正意境的追求和理解。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宁静生活和美好心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中的自然景色刻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高尚情操,以及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坚守,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张祜在仕途不顺、遭遇排挤后,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这首诗就是他在隐居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永嘉山色作为他隐居之地的美景,给了他无尽的创作灵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以及他在逆境中保持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高尚情操。

文章下方广告位